健康不僅僅包括身體的健康,也包括心理的健康。專家認為:凡對一切有益於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動作出積極反應的人,其心理便是健康的。作為支撐家庭與社會主體的男性,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,經常透過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言行,那您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。


  


【 一、瞭解自己 】


有一個人永遠跟我們生活在一起,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──自我。孔老夫子說過:「知己者明,知人者智。」我們只有瞭解自己,接受自己,才有可能是幸福 的,是健康的。瞭解自己的長處,我們會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;瞭解自己的缺陷,我們才會少犯錯誤,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。


  


【 二、面對現實 】


我們可能沒有出生在一個富貴的家庭,我們的工作可能也不盡如人意,我們的愛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幹、體貼入微,我們的孩子可能也不都聰明伶俐、順從聽 話,我們也可能正在遭遇著挫折和磨難...但是,我們只有先正視這一切,接受這一切,在此基礎上,才有改變的可能性。只有認清現實,接受現實,腳踏實地, 我們才能有更大的收穫。


  


【 三、善與人處 】


人生活在由他人構成的社會中,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,離開了他人,離開他人的幫助,人將無法生存。有心理學家統計,人生80%左右的煩惱都與自己的人際環境有關。對別人吹毛求疵,動輒向他人發火,侵犯他人的利益,不注意人際交往的分寸,都將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。 


  


【 四、承擔責任 】
 
除了繈褓中的嬰兒之外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工作。孩子要尊重父母,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,成年人要承擔家 庭和社會的重擔,在工作中獲得謀生的手段並得到承認和樂趣。所以,失業給成人的打擊不僅是經濟上,而且是心理上的,它會使人喪失價值感,帶來心理危機。能 夠勇敢地承擔責任、從工作中得到樂趣的人,才是真正成熟、健康的人。
 
義大利著名畫家達·芬奇說:「勞動一日,方得一夜安寢;勤勞一生,可得幸福的長眠。」而逃避責任、逃避工作只會使人感到煩躁和悔恨。


  


【 五、控制情緒 】


情緒在心理健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。心理健康者經常能保持愉快、開朗、自信和滿意的心情,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,對生活充滿希望。反之,經常性的抑鬱、憤怒、焦躁、嫉妒等則是心理不健康的標誌。當一個人心理十分健康時,他的情緒表達恰如其份,儀態大方,既不拘謹也不放肆。


   


【 六、塑造人格 】
 
人格是人所有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。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,培養出健全的人格。有一則印度諺語說:「態度決定行為,行為決定習慣,習慣決定人格,人格決定命運。」我們的性格和命運正是由我們自己每時每刻的行動自我雕塑而成。


  


【 七、有家有業 】


家和事業是成年男性責任與壓力的源頭。家庭的和睦與事業的成功絕非水火不容,它們的關係是相互促進的,「家和萬事興」,無力「齊家」,恐怕也無力「平天下」。在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時,更應具備一個健康的心態。


  


【 八、取之有道 】


「君子好財,取之有道。」一方面是說光明正大的增加收入,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以一個健康的心態對待自己的私欲。在嫉妒和眼紅之外,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花花世界裏的誘惑。老天總是會把機會留給那些勤奮的人的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洋蔥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